财务杠杆系数怎么计算?和融资杠杆有什么区别?
00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00DFL=(△EPS/EPS)/(△EBIT/EBIT)
00式中:DFL为财务杠杆系数;△EPS为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额;EPS为变动前的普通股每股利润;△EBIT为息税前利润变动额;EBIT为变动前的息税前利润。
00为了便于计算,可将上式变换如下:
00由 EPS=(EBIT-I)(1-T)/N
00△EPS=△EBIT(1-T)/N
00得 DFL=EBIT/(EBIT-I)
00式中:I为利息;T为所得税税率;N为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
00在有优先股的条件下,由于优先股股利通常也是固定的,但应以税后利润支付,所以此时公式应改写为:
00DFL=EBIT/[EBIT-I-PD/(1-T)]
00式中:PD为优先股股利。
杠杆融资是以企业兼并为活动背景的,是指某一企业拟收购其他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时,以被收购企业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做抵押,从银行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收购行为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对企业而言,采用杠杆收购这种先进的融资策略,不仅能迅速的筹措到资金,而且收购一家企业要比新建一家企业来的快、效率也高。...
什么叫做融资杠杆
杠杆收购,融资,资产债务比这三个词分别是什么意思?
最近总说的杠杆倍数是什么意思?宝能杠杆撬动资金多少亿元用于收购万科,什么4?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股权投资中的杠杆收购是什么意思?
杠杆收购的历史
杠杆收购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盛行,当时公开市场发展迅猛,
向借贷人敞开了方便之门,允许他们借贷数百万美元去购买那些本来是很勉强的项目(先前是绝不可能的)。 在杠杆收购发展之初的1980年,被认为是杠杆收购之基的四大并购项目,其累计交易额就达到了17亿美金。 1988年是杠杆收购的发展巅峰时期,当时累计交易额已经达到了1880亿美金。 这些通过大举借贷完成的交易行为,必然会导致极大的风险,也就是那些利率极高的“垃圾股”。 这些所谓的垃圾股,之所以风险极大,是因为它们往往用高利率去吸引股东,而其背后却无支持力量。 所以,毫不奇怪,一些80年代的项目最终演变成了灾难,并以借贷人的破产收场。 尽管早期的杠杆收购市场通过巨额股东收益和提高运营效率创造了价值,但是到了80年代末期情况发生了恶化。1989年前8个月出现了价值40亿美元的垃圾债券被违约和延期偿付。危机的第一个信号是1989年9月加拿大企业家Robert Campeau的零售王国发生了财务困难。他未能支付一笔到期利息结果造成杠杆,公司在3天时间内平均股票价格出现了2个百分点的异常收益(市场波动调整后收益)。垃圾债券的基差从500个基点上升到700个基点,流入垃圾债券共同基金的资金出现了急剧下跌。一个月后出现了第二个信号,花旗银行和大通银行未能向联合航空公司首席执行官Stephen Wolf提供用于将公司私有化所需的72亿美元贷款。未能获得贷款的消息震动了整个股票市场,风险套利者纷纷抛出手中持有的股票。
不久坏消息接踵而至:许多美国大型公司的经理申请第11章破产保护。1990年,负债金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破产公司总数达到了24家,这些公司的总负债额超过了270亿美元。1991年大额破产案上升到31宗,尽管负债总额下降为210亿美元。1992年,大宗破产案的数量急剧下降,但涉案负债金额仅略有下降。杠杆收购市场萎缩幅度如此惊人,以至于人们预言杠杆收购和垃圾债券将会灭绝。 时间从80年代进入90年代,美国公司全面回到股权市场。它们这样做的原因包括抓住股权市场从衰退恢复的机会并降低杠杆比率来减轻公司沉重的债务负担。1991年杠杆收购已经落后于时代潮流,在5年之后才出现了适度恢复。
从1996年开始,收购业务开始得到广泛的关注,《兼并收购杂志(1997)》表明交易价值总额从1995年的65亿美元上升到242亿美元。这比80年代末期的杠杆收购高潮时期的金额小,但和1984和1985年的水平大体相当。此次上升可以部分归功于1996年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劲兼并收购市场,此时首席执行官们正集中精力进行战略收购和剥离非核心业务。总共发生了10,000宗并购交易,总金额达到6,574亿美元,这使上一年创下的9,000宗并购交易和5,224亿美元的纪录黯然失色。
90年代中期另一个导致杠杆收购复苏的因素是史无前例的巨额资本由机构投资者、养老基金和富有投资者流入收购基金。据《收购杂志》1996年报道,收购基金在1996年的前9个月几乎上升了158亿美元。1996年的第三季度收购基金新增资金达83亿美元,超过了1993年新增资金的总额。
1996年杠杆收购基金实现了成功复苏,从投资者手中获得大量新资金并以支持性资本提供者的友好形象而不是冷酷敌对的袭击者的形象重新回到市场。该年杠杆收购机构数量出现了自80年代末期以来最快的增长。
但90年代的杠杆收购交易和80年代有很大的差别。90年代的杠杆收购是在理想目标公司数量减少、竞争加剧、资本结构杠杆水平下降、价值创造源泉发生变化以及行业平均回报大幅下降的背景下进行的。